骨哥小教室:媽媽手篇

媽媽手在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,又稱狄魁文氏症(De Quervain’s disease)。提重物時,物品離身體距離越遠越費力,對於手腕與虎口的壓力越大。當重量都壓在虎口周圍時,虎口與大拇指的使用增加,容易因過度使用而造成大拇指肌腱炎,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。
 
肌腱炎會使肌力衰退,像是擰毛巾產生較大扭力時,特別容易產生疼痛。而疼痛會使大拇指與虎口的穩定度下降,需要其他關節代償才能扭乾毛巾,造成手腕過度彎曲或轉折,使肌腱炎的情況加劇。
 
正確的舉物法是將物品盡量靠近身體,讓一部分重量靠在身上,看物品體積也可考慮用手臂支撐一部分重量。手指盡量打開平均受力,不要讓重量都放在虎口和大拇指。讓物品盡量靠近身體,也可避免產生過多力矩讓物品相對變重,減少腰部負擔。
 
過了急性期,可稍微伸展一下大拇指周圍的肌腱,增加肌腱彈性。伸展方式是將大拇指包覆在拳頭內,大拇指背面朝上,另一手將整個拳頭往地板方向輕壓,覺得略痠痛或略緊即可,維持10-15秒,重複5-10次。
 
除了大拇指,手腕周圍也容易變得過緊,使大拇指周圍肌腱空間變小造成疼痛,此時可伸展手腕減輕壓力。將手輕輕握拳後,手背朝上,另一手輕壓拳頭往地板方向帶,一樣維持10-15秒,重複5-10次。
 
在急性期時,大拇指出力的動作可能皆會產生疼痛或讓發炎情況加重,需要讓患側手盡量休息,此時可先用好手多幫忙,如擰毛巾的動作可用好手做大部份的扭轉,患側手握緊固定就好,減少扭力造成疼痛。使用完後,可冰敷10-15分鐘降低患側手疼痛感,好手也可以使用上述的伸展方式多放鬆,避免好手也中招。
 
事實上,媽媽手並非媽媽的專利,需要長時間或常常過度使用手部的人,皆為高危險群,若手腕、手指產生疼痛超過一週,建議及早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或醫師的協助,才不會因為小小手部的問題導致其他代償動作發生,進而出現更多不適,等嚴重了才處理,就相對費時費力了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